当前位置: 首页 心灵驿站 正文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

作者:隋真    编辑: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2019-04-25点击数:

一致,不会为此感到紧张不适,也不会强迫自己调整认知、抗拒事实来避免感到不适。

相反,非整合能力较低的人更容易用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人类与人性。他们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和情绪都应该遵循前后连贯的逻辑,不该有意外发生。比如,一个非整合能力低的人认为自己是个友善的人,而一旦Ta有了伤害人的念头,Ta便感到惊恐:我应该一直对人友好才是,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类许多特质是流动的,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5. 位高权重者更难接纳缺憾

有身处高位、收入优厚的人会无法接纳负面情况的产生。比如,许多高管会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排斥:我怎么可以感到抑郁?我应该可以掌控情绪,不让任何情绪干扰到我。处于高位上的人习惯于掌控,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特权,比其他人掌握更多资源,理所应当地能控制各类状况,确保没有任何瑕疵产生,不论瑕疵是来源于自己或是他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的能力与资源终归是有限的,他们没有办法让一切不愉快都不发生。

6. 没有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很难接纳

成长过程中没有被父母接纳的孩子,长大后更难接纳自己和他人。在父母长久的苛责中,孩子会内化父母负面的声音,把它们当做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的准则,认为所有人应该按父母的要求来行事才是正确的。而且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孩子们也没有学会如何温和地对待他人,他们从父母那学来的是对他人的挑剔,于是在和他人相处时,他们也表现出与父母类似的攻击性。

或者有时,父母并没有对子女表现出过多的批评或者严格的要求。但同时父母也从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没有获得过这种父母对自己很满意的感觉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

 7. 善于接纳能降低生活的痛苦感

  善于接纳的人心理压力水平更低,更少感到痛苦。当一个人碰上Ta无法接纳的对象时,Ta会感到不适或焦虑。如果一个人只会依照僵化的标准评判自己与他人,那么充满变数与陌生的生活会有太多的人和事让Ta焦虑与恐惧,就像生活在枪林弹雨中。

善于接纳的人能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或他人。当他们与别人比较时,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劣势,而产生比不上的痛苦(嫉妒感)。因为他们明白即使自己有劣势,他们依然有独特的价值。同样地,当他们发现别人有缺陷时,他们也不会因此看不起别人、认为对方一无是处。

8. 善于接纳的人更自由

善于接纳的人对自己的各类特质更满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不会害怕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不会为了维持他人心中美好的形象,而试图掩盖和否定自己的一部分。善于接纳的人在社交中能享受更多表达真实自我的自由。

9. 破除误解,才能开始接纳

人们抗拒去接纳,可能是因为对接纳存在误解。在学着接纳之前,先检查一下是不是有相关的迷思,所以阻碍了我们去试着接纳。(Markway, 2011


以下是关于自我接纳几个误区


迷思1只要我不断苛责和否定,我就可以改变。


解释:否。有时人们认为,否定和责怪是为了把情况变得更好。比如社交焦虑者下意识地认为,只要不断责怪自己你不可以害羞、不断逼迫自己和人交流,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社交恐惧。但往往否定不能起到改善的效果,只是增加了自己的无力感和焦虑感,造成更加负面的结果。


迷思2:如果我接纳了现状,就意味着我放弃了、随波逐流。

   解释:否。接纳非但不等于自暴自弃,它还是改善问题时重要的第一步。一味否认和抗拒只会阻碍人们客观、清晰地对人与事作出评价。而接纳了问题或缺憾后,人

们可以更平和地看清它们的全貌,试着用更合理的方式改善。

以抑郁情绪举例。如果一个人一直抗拒自己的抑郁情绪,认为我不该抑郁。对情绪的逃避让Ta并没有真的学会管理抑郁,反而问题可能更恶化;相反,接纳自己有抑郁情绪后,才能更仔细地观察与分析它,找到情绪的来源并尝试管理。

10. 换一种评估方式,可以帮你更好地接纳

a. 试着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学着整体地看待与认识一个人,而不是凭借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的某个表现来作评判。举个例子,平时你对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霉的事,很烦躁,于是对朋友很刻薄。但这不代表你就是个刻薄的人,这只能说明你心情不好时会刻薄,但总体上依然是个温和的人学会整体地评价后,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暂时、间歇的负面状态而过度焦虑。

b. 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短处

把你不喜欢的特质或表现列下来,试着找到它们的长处。记住,随着情境的变化,有些问题可能不再是问题,反而是优点。比如,如果你不喜欢有攻击性,但如果成为一个律师,有攻击性会是优势;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太过注意细节,也许可以尝试做一份校对的兼职。有时找到合适的情境比徒劳地改变更重要。

c. 问自己正确的问题

当你对某类特质或表现感到困惑时,不要问它正常吗?是不是坏?等等贴标签式的问题。而是多问描述类的问题,例如它给你带来的感受。

举个例子,后台中我们时常遇到人们问性有关的问题:我一周自慰三次,是不是不正常?实际上比起问我正常吗,更合适的是问自己:我因此痛苦吗?Carr, 2015

d. 足够好的标准替代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人们都是在意识到错误和缺憾后在不断完善中成长的,而且总有些事是超出人们能力能修正的范围。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只是浪费时间。而在面对自己感到不满的部分时,试着学会为足够好而庆祝。多看到背后已经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满之处的优势。

11. 积极地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

试着找某些方面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做朋友,有助于培养开放的心态。越是接触过不同的人,看过他们的生活,越是能意识到:世界是参差多态的,人不止有一种生活的方法。长久单身的人也能过得幸福,内向害羞的人也能有感情深厚的朋友……而当你再面对自己与他人身上的异常或缺憾时,能更淡然处之:没关系,反正都能想办法生活下去。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正常”和“不正常之分”的一定之规,每个人都可以独一无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又都是不凡的。在人生道路上,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质疑,困难,也会有怀疑和犹豫的时候。但是只要你保持坚定和成长,最后还是会成为那个最独特的自己。



上一页 [1] [2]

联系电话:0734-3456525、0734-8484844(东校区)      0734-8486673(西校区)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校医院三楼316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图书馆西101室

Copyright© 2018 衡阳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