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灵援助 正文

恰到好处的帮助:除了“多喝热水”,还能怎么回答?

作者:京师大学堂微信公众号    编辑: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2021-04-09点击数:

恰到好处的帮助:除了“多喝热水”,还能怎么回答?

当女朋友发消息说自己痛经,肚子痛得难受,你在对话框默默打出“多喝热水”四个字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瞬间怀疑过自己。

我们都有过求助别人或者是帮助他人的经历,但却很少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知道怎样帮助他人,或是如何正确地向别人求助。相似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常常在不经意间依赖于父母或是朋友、伴侣的帮助。

人们把提供帮助当作表达爱与关心的一种重要方式,可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帮助蕴含着处理亲密关系的实践智慧。

不知道该如何提供帮助,或是不知道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需要帮助,是在亲密关系中困扰我们的问题。学会如何为别人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是我们维持和改善社交关系,促进亲密关系发展的重要一课。

重新认识帮助关系

帮助作为日常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情境,因为其非正式、成果隐性、样貌多变的特点,人们始终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

斯隆管理学院沙因教授在《恰到好处的帮助》中,将帮助情境分为日常帮助、准专业的帮助和专业的帮助。而不论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一旦人们提出请求,帮助开启,帮助关系就会建立。

而帮助关系建立之初,就是不平等的。

当求助者提出需要帮助,就自然地“处于下风”,是需要帮助的“弱势”一方。而助人者作为提供帮助的一方,意味着他立刻就拥有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我们的文化中对人际关系要求“礼尚往来”,而良好的沟通需要公平对等的关系,所以帮助关系的不平等需要我们在过程中慢慢改善。

比如,我们可以对求助者的需求给予积极回应:“好的,我们找个地方坐下好好聊聊”,这可以让对方感到我们很上心,也就重新平衡了双方的关系。

若是当下比较忙,没有精力给求助者提供帮助,最好也不要直接拒绝对方的请求或是置之不理,可以告诉求助者别的更适合提供帮助的人选,或是利用“没问题,我很乐意,不过,我手头有点事儿,等我把这个处理完,可以吗?”这样的话术来化解当下的紧急情况。

而平时我们在面对亲近的人的请求时,常常会不耐烦,觉得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当下的心情,却不知这样的反应恰恰在无形中伤害了亲密关系。

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关心,就是在心理上给对方提供了支撑。哪怕并没有为对方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但这些回应是加深亲密关系的一块不可或缺的砖石。

一旦人们提出请求,无论受助者和助人者原来关系如何,由于不平等的帮助关系产生,焦虑也会随着情境自然产生。

如果不能及时察觉这种焦虑的存在,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去弱化,那么双方的关系就会因失调而变得脆弱,负面情绪在无形中生成,关系的发展偏离正轨,帮助也会变得愈发困难。

帮助陷进

如果不加以注意,我们就很容易走入帮助中的陷阱,使得帮助关系变得紧张,帮助过程变得困难。

//求助者面临的五大陷阱

  • 最初的不信任感

  • 过度依赖

  • 寻求关注和验证而非帮助

  • 抵触改变

  • 保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当求助者一开始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能帮助自己时,会对自己面对的困难有所保留,不会把问题和盘托出。

    而此时若是助人者还没有真正了解清楚问题所在,就过快地给出解决方案,急于针对假定问题提供建议和指导,很容易将问题引入更深的泥潭。

    当求助者确认对方可以信任和依赖,就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给对方一个了解真正问题的机会,才能让帮助更顺利地进行,对双方的关系也能起到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而当求助者敞开心扉之后,会容易依赖于助人者,希望得到解决方案。

    然而在大部分助人场景中,受助者应该意识到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而助人者最主要的目标是激发对方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赖自己。所以助人者既要允许受助者有一定的依赖,又要逐渐减少其依赖性。

    //助人者面对的六大陷阱

  • 急于展露智慧

  • 面对抵触情绪时,施加更大压力

  • 马上接手问题,而且表现得胜券在握

  • 提供支持,加油打气

  • 与受助者保持疏离态度

  • 对结果预设期望值

  • 助人者自以为是地认为对方已经将实际面临的问题和盘托出,便急于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给出的建议。若是对方不认可自己的建议,就不断强调“你试一次就知道我说的是对的了”、“我觉得你没有理解我的想法,我再解释一遍”,希望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建议是有效且正确的。

  • 但有时在解决一件事的方法上,本身就很难分出对错,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不断地给对方施压,会使得双方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 “我听明白了,我肯定能帮到你,咱们马上开工”、”啊,你遇到的这些事情,真是太可怜了“,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助人者听完问题描述后做出的反应。

  • 助人者可能以为这么说能让对方觉得可信任和可依赖,但这其实单方面宣布了自己处于领导地位,并且强化了受助者的从属地位,不仅没有使得帮助关系变得平衡,反而还容易让帮助陷入困境。

  • 把握好客观性和参与度的平衡,是助人者面对的一大难点。

  • “对于你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帮上忙"、“我只是这样提议,结果会是怎样我也不知道”,如果对朋友或是家人、伴侣保持一定的疏离感,客观地看待事情,忽视了对方的主观感受,尽管助人者本身可能并没有这么想,但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我不想掺和你这件事

  • 如何更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 助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货币,如果不能应对得当,则会失去平衡。擅长在适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或是接受他人的帮助,会使人们的关系更融洽。

想要用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人,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开上文所说的帮助陷阱。

对于助人者来说,可以抱有更宽容的态度,若是对方不认可提出的方案,就再次确认问题,尝试从对方的处境去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如果助人者自觉能力到此,无法帮助对方,也可以将求助者推荐给更合适的帮助对象,从而退出帮助关系。

不论关系如何,助人者和受助者都应该牢记,受助者才是问题的主人,只有他们才了解问题的复杂性,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在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中怎么做才能使方案真正落地。

如果我们将帮助看成一种影响他人的方式,其正确原则就是:只有你愿意对他人开放时,你才能真正影响他人。

以一对夫妻为例。

两人正坐在暖和的壁炉旁安静地看书,若是此时妻子提出,让丈夫去倒杯茶,帮助情境就被营造出来了。普通人在这样的情境下不会多想,只是起身去倒了一杯茶给妻子。但如何能够让这个情境变得更好,使得关系更融洽呢?

丈夫在听到妻子的话之后,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一秒钟思考一下要求背后的真实需求,同时用谦逊的态度和对方确认一下,她是真的只想喝杯茶,还是想借此希望谈些更重要的事。

适用于这个情境的提问方式也有很多种:

  • 丈夫可以直接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 可以问:想喝什么茶?需要浓一点吗?

  • 也可以问:是渴了吗?

    这么转换了帮助的思路,如果有新的信息,通过提问就会浮现出来,如果没有,丈夫起身倒杯茶,妻子回复谢谢,整个帮助过程就完成了。

    若是那天丈夫白天因运动而浑身酸痛、倍感疲惫,不想起来去倒茶,也绝不能对妻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假装没有听见。

    他可以说:

  • 好的,但我这条腿还得再歇几分钟,过几分钟就去

    这样的回应既认同了对方的请求,又满怀尊重地予以了回应,还为对方提供了新的信息,加深了互相的了解。

所以,当有人向你寻求帮助时,最重要的是找出问题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避免为求助者预设期望值,站在对方的角度,真诚地为对方考虑,引导对方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不是冷冰冰的问题交换,而是情感的支撑和交流。

 

 

联系电话:0734-3456525、0734-8484844(东校区)      0734-8486673(西校区)    

联系地址: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校医院三楼316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图书馆西101室

Copyright© 2018 衡阳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