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 (1902-1987)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
自我理论
历史
1902年生于伊利诺斯—中西部保守宗教环境下成长
学生时代曾以世界学生基督教联盟代表身份访问中国
开始接受牧师训练,但因为过于刻板而放弃,但宗教价值观影响了其后来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年从事过儿童成长相关指导工作
带着务实、研究的态度探索心理治疗
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受现象学影响
强调意识的重要性
现实是主观性
个体内在参照系统
行为的目的性
以当前为中心
罗杰斯自我理论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Goldstein,1963)
“当我们说到一种海洋植物、一棵橡树、一条蚯蚓、一只飞蛾,一只猿猴、一个人……有机体生来就有一种生存、发展和繁殖的倾向……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命的本质。”(罗杰斯,1963)
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经验是唯一的现实。
个体的“自我”体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是与他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一致时,个体就自我实现
当自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混乱、焦虑和适应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被接纳、被鼓励、被爱(无条件积极关注),我们就可以健康成长
教养方式影响自我结构健康形成
接纳儿童感受和成长的能力
当儿童的行为成人看不惯时,有接纳成人自已内心感受的能力
将儿童作为一个人来予以接纳
无条件接纳儿童
如果下面六个条件能得到满足,自我发展的不一致就能够经过治疗师的治疗得到一致发展。
个人成长必需的六大条件
来访者与治疗师有心理上接触
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
治疗师处于一致状态
治疗师对来访者传递无条件积极关注
治疗师共情理解来访者,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
治疗师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传递符合最优化原则
治疗理念
“非指导性”、 “以来访者为中心” 是罗杰斯治疗理念的核心。通过这种理念,来访者克服障碍,解放自己,朝着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前进。治疗强调治疗师的真诚与开放性可以帮助来访者真实感受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真实需要。“非指导性”可以帮助来访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从容应对他或她认为重要的问题。
个人成长
来访者远离虚伪、“应该”和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变得更为真实,朝向自我引导方向,积极评价自我和自我体验,找到一种适合自我成长的稳健发展状态,对外在和内在体验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和开放性,无条件接纳他人,并与他人建立必要的亲密关系。
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主要标准
– 对经验的开放性
– 真实感
– 信任感
次要标准
– 不害怕自己的体验
– 随机应变的能力
– 创造性
其它心理健康标准
1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与他人的交往时,能够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和不完美的人来认识和接纳。
2无条件积极关注。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去关注和接纳一个人。“那是一种关爱的力量,不是索取”。
3最个人化的东西也是最普遍的。最隐私的、最个人化的体验通常是可以最直接用来与他人分享的。
4能够正确面对他人与自己的差异,允许他人有不同的信念、体验、价值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