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using self objectification
拒绝自我客体化
摆脱集体凝视
当你买了漂亮的新衣服想穿出门,是否担心过自己会打扮得用力过猛引来别人的注视指点?当你想发朋友圈分享生活时,是否会因为在意别人的评论看法而犹豫?你是否经常感到紧张,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觉得忐忑不安?其实人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容易紧张,是因为将自己客体化了。
PART.1
什么是自我客体化?
自我客体化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体、行为和存在当作他人视角中的客体来看待,忽视了自己作为主观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换而言之,这也就是个体将自我价值的决定权交给了他人,仿佛自己是个物品,被动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批评。
这种心理现象常常发生在他人注视或评价的情境下,个体在他人注视下感到焦虑、紧张,因为害怕达不到他人的期望,担心被否定,从而影响其自信心和社交表现。
PART.2
自我客体化的原因
1. 打压式教育
很多人从小就在过于强调竞争和成绩的打压式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经常因为一点点小错误就会受到父母的指责,从而感觉自己一直活在父母、亲人的指点和评判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容易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很低,只能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所以经常对外表现得既在意他人的评价,又害怕他人的评判。
2.习惯性自我审视
社交圈子中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和社会环境可能对个人产生巨大影响。如果长期从周边人的表情和目光中感受到自己是糟糕的,我们甚至会逐渐认同他人的批判,将比自己强势的人或团体的标准当成是自己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于是在社交环境中,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在被别人审视,被其实并不存在的目光困扰。
PART.3
怎样克服自我客体化
1. 学习自我接纳
我们要学会接纳自我,意识到“他人的评价都是投射”,做好“客体分离”。要知道别人大部分评价都是有目的性的,不要为了维持关系而去过度妥协或过度反思自我,要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感受。每天进行五到十分钟的正念和冥想练习,可以帮助自己从外界不恰当的评价中抽离。
2. 勇于表达自我
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合适的场合,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人了解你的内心世界。这样不仅能增强你的存在感,还能帮助你建立更真实的人际关系。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长期陷入自我客体化的困境,无法自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你重新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其实我们生命里出现的绝大多数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都无关紧要,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未必能向我们反应真实的自己。要让自己真正属于自己,不要让世界对你的定义扰乱内心。就像《邱妙津日记》有言:我要我的心灵随时都强韧浸润饱满,我是我心灵的主宰。